LTspice 上手教程 —— 不同电容参数对 RLC 带通滤波器频响特性的影响
前言
我们前一篇介绍了 LTspice 的 AC 分析,它以电压源 / 电流源为交流信号,计算节点随频率的变化,仿真结果以频率响应的方式呈现。例如,如果要对 100Hz~1MHz 频段进行仿真(每十倍频 1000 个点),则可以输入 SPICE 命令:
.ac dec 1K 100 1Meg
然而,有时需要观察频率响应随电路参数的变化,那么可以在 .ac 的基础上叠加 .step 命令,实现电路参数的“步进”仿真,这在滤波器场景中非常有用。例如,如果要对 10pF~0.5nF 的电容进行步进仿真(每倍频 30 个点),则可以输入 SPICE 命令:
.step oct param C 10p .5n 30
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案例,它由 RLC 电路构成一个带通滤波器,我们试着改变电容参数,以展示其带通特性的变化。
RLC 带通滤波器的基本介绍
RLC 电路由电阻(R)、电感(L)、电容(C)三个基本元件组成,通过串联或并联拓扑配置,可构成带通、带阻、高通、低通等不同的滤波器,还可作为振荡器使用。
电路的核心特性如下:
- 谐振特性:在特定频率下发生谐振,该频率由电感 L 和电容 C 的参数决定;
- 阻尼与带宽:阻尼因子(ζ)直接影响电路的自然频率与带宽特性;
- 选择性指标:Q 因子是衡量电路频率选择性的关键参数,Q 值越高,带宽越窄,选择性越强;
- 拓扑影响:串联、并联等不同配置方式,会构成不同滤波特性,改变电路的阻抗、频响及应用场景。
今天我们看的是 RLC 串联电路,又因为输出电压的测量位置在 “R” 上,所以构成了一个带通滤波器,示意图如下:
今日案例 —— RLC 带通滤波器
1. 准备工作
完成 LTspice 的安装,我选用经典版本 Version 17.2.4 。
2. 构建 RLC 电路
在 LTspice 中添加电阻(R)、电感(L)、电容(C)及电压源等器件,构建完整电路:
为方便起见,R = 100Ω,L = 100mL,C = 100nF。
后续我们会改变 C 的参数,并观察其变化。
3. AC 仿真与结果(C 为固定参数)
首先进行 C 为固定参数的频率响应仿真,设置如下,其中频率范围 1Hz~10MHz,每十倍频取 100 个采样点:
对应的 SPICE 命令如下:
.ac dec 100 1 10000000
由仿真结果显示,频谱曲线呈现明显峰值,符合 RLC 带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:
将峰值区域放大后可观察到,电路中心频率约为 1.6kHz:
我们代入中心频率的公式验证一下:
即: f0 = 1/(2π (LC)^(1/2) ) = 1/(2π (0.1*0.0000001)^(1/2)) = 1,591.549 ≈ 1.6 KHz
4. AC + STEP 仿真与结果(C 为可变参数)
为分析电容参数对滤波特性的影响,在 AC 分析基础上叠加.step 命令,设置电容 C 的三个可变参数:10nF、100nF(基准值)、1000nF。
对应的 SPICE 指令如下:
仿真结果输出三条不同颜色的频率响应曲线,分别对应 10nF(绿色)、100nF(蓝色)、1000nF(红色)。
放大幅度特性曲线后可见,电容参数变化导致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发生偏移:
由图可见,10nF(绿色)、100nF(蓝色)、1000nF(红色)三种情况分别对应的中心频率分别是:
- 10nF(绿色) 的 中心频率 f0 = 1/(2π (LC)^(1/2) ) = 1/(2π (0.1*0.00000001)^(1/2)) = 5,032.921 ≈ 5KHz
- 100nF(蓝色)的 中心频率 f0 = 1/(2π (LC)^(1/2) ) = 1/(2π (0.1*0.0000001)^(1/2)) = 1,591.549 ≈ 1.6 KHz
- 1000nF(红色)的 中心频率 f0 = 1/(2π (LC)^(1/2) ) = 1/(2π (0.1*0.000001)^(1/2)) = 503.292 ≈ 500Hz
可见,电容参数与中心频率呈反比关系:电容容量越大,中心频率越低;反之则中心频率越高。
总结
本次基于 LTspice 完成 RLC 带通滤波器仿真:先通过 C 为固定参数的 AC 仿真,验证了电路的带通特性;再以 AC+STEP 步进调节电容 C(10nF、100nF、1000nF)的仿真,直观呈现不同的带通效果。
案例代码
本文 LTspice 案例上传至 Gitee,可下载运行:
参考资料
相关前文
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“疯狂的运放”,及时收到最新的推文。